联系我们 |  English |  陕西省科学院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人才队伍 > 研究员/正高级工程师

研究员/正高级工程师

王开锋

男 / 硕士研究生 / 研究员

电子邮件:wkf3231185@163.com; wangkf@ms.xab.ac.cn    
邮编:710032
通讯地址:西安市碑林区兴庆路85号

简介

1985.09~1989.09 西北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读本科,获理学学士学位;1989.09~1992.07 西北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硕士生,获理学硕士学位;1992.07~至今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从事动物学的科研工作;1992.07~1995.07 任研究实习员;1995.07~2001.11 任助理研究员;2001.11~2017.11 任副研究员;2017.12~至今 任研究员;2008.09~2009.09“西部之光”访问学者,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进修

承担科研项目(近五年)

秦岭北坡山地-陕西(No.233)陆生动物常规调查 秦岭南坡山地-陕西(No.235)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全国鸟类同步调查试点 藏野驴种群及栖息地专项调查 大巴山山地-陕西(NO.237)陆生动物资源调查 陕西省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冬季水鸟同步调查 陕西周至黑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 天山东部、吐哈盆地、诺敏戈壁和准噶尔盆地东部地理单元陆生野生动物调查 天山南坡山地和塔里木盆地北缘地理单元野生动物资源调查

代表论著

黑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细鳞鲑主要饵料生物------拉氏鱥种群特征及其季节变化。西北农业学报,2018,27(9):1258-1264(通讯作者) 盐度和饲料蛋白对凡纳滨对虾营养及消化作用研究进展。西北农业学报,2018, 27(3):306-315(通讯作者) 碑坝河鱼类资源的调查及建设电站的影响。水产学杂志,2018,31(1):36-41(通讯作者) 两种盐度下饲料蛋白水平对凡纳滨对虾消化酶活力的比较研究。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,2017, 36(8): 3229-3236 秦岭周至自然保护区斑羚夏冬季生境选择利用。生态学杂志,2016,35(6):1553 -1560(通讯作者) 秦岭水域底栖动物初步调查与分析。西北农业学报,2016,25(2):188-194(通信作者) 黑河流域(秦岭段)春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。陕西农业科学,2016,62(05):24 -28(通信作者) 秦岭丹江流域底栖动物生态学初步研究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6,44(8):25-31(通信作者) 秦岭黑河流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。淡水渔业,2016,46(1):103-108(通信作者) 秦岭黑河流域春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。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,2016, 35(5):1168-1176(通信作者)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初步调查。淡水渔业,2015,45(1): 49-53(通讯作者) 西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调查及病原分析。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学杂志,2015,26(4):379-382(通讯作者) 甘肃省肃北发现白喉石。四川动物,2015,34(2):180(通讯作者) 草兔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。生态学杂志,2014,33(11):3026-3032(通讯作者) 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发现藏酋猴分布。动物学杂志,2014,49(6):793-797(通讯作者) 《陕西牛尾河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》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14.01(第1编著者) 《陕西太安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》陕西杨凌: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,2014.12(第2编著者)

获奖及荣誉

秦岭山区大鲵生境及繁育关键技术研究”获陕西省2007年度科技进步叁等奖(第2名) “大鲵生态繁殖及种苗培育研究”获西安市2007年度科技进步贰等奖(第4名) “秦岭山区大鲵规模化高效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”获陕西省2010年度科技进步叁等奖(第5名) “大鲵规模化繁育技术应用与推广”获2011年度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贰等奖(第6名) “陕西省生物多样性评价”获201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叁等奖(第1名)

学术兼职

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协审专家(聘期:2010年6月1日~2023年6月30日) 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(任期:2010~2013年) 陕西省动物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;第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西安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成员(聘期:2012年1月1日~2017年12月31日) 陕西省水产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陕西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第四届委员